做社群运营这么久,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死亡定律,那就是90%的社群会在3个月内走向沉寂,无人问津,偶尔有几个发广告的。很多人找不到可以摆脱这种困境的方法,但其实,一个优质的并且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的社群都是有内在的共同点的,或许他们的社群属性不一致,但是内核是高度重合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延长社群的生命周期。我们先通过以下方面来深入分析一下原因;
一、用户画像
其实一个社群能否长期运营下去,在一开始便已经确定了。盲目粗暴的将所有用户添加到一个群,无疑是没有作用的。那么,首先便需要分析目标人群的用户画像,一个有共同话题的社群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如何描绘用户画像呢?在初期,我们主要依靠用户调研。
1、问卷调查
首先,一个方便快捷的方式就是问卷调查。当你面对陌生的用户时,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让我们对用户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比如: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情况、上网活跃时间等等。
但是,做用户调查有一个基本原则:让用户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从现实角度来考虑,人都是怕麻烦的,做问答题的难度显然比做选择题的难度要大,问答题太多,便很容易让用户放弃回答。仅仅通过问卷,获取的信息也是有限的。那么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我们的第二个方法:一对一沟通。
2、一对一沟通
有些用户在朋友圈,和你有互动,回答了你的问题。但是,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继续深挖,进一步的了解他们,比如他们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
通过一对一的形式,你可以探究出他们所做选择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找到他们做出选择的动机和需求点。这样一来,你对于自己的用户也能更加的了解。
二、核心内容
1、情感链接
1)群里多聊天
链接用户第一个办法是在社群里多聊天,当然,这里的聊天不是简单的聊天,而是说要去聊一些你的目标用户经常关注的话题(这里就用到了用户画像)。
比方说,年轻的女性可能会关注减肥比较多,这个就可以多聊聊,多吐槽一下,这样也容易和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她们觉得你和她们有共同点,是同一类人,自然和你的关系也就近了。
2)有共同的目标
拉近与用户的关系除了聊他们关注的话题,更有效的方式是有一个共同目标,大家一起做同一件事,此时,社群是最有凝聚力的。比如大家一起坚持早起打卡,一起做一个项目赚钱等等。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设置一些奖励的,这样也更能激发人的兴趣和斗志。再就是,设立奖励机制的时候一定要增加一些不确定性。
2、线下见面
常常听到,“线上聊千句不如线下见一面”。是这样的,线下见面是最容易产生信任的,也是最容易拉近彼此关系的方式之一。线下可以真真实实的看到你这个人,而不是网上一个微信头像这样虚拟的形象。
所以说按照很多地域群链接用户最好的方法是增加线下见面的次数,这样也会增加用户的粘性,以致于现在很多全国性质的线上群也都会搞一些线下的聚会。
3、价值输出
长期社群运营除了情感链接之外,价值输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群内上百人都像朋友一样没有太大可能,这个时候价值输出的意义也就体现出来了不同的群有不同的价值输出,这个也是要根据自己的用户画像来决定的。一个有价值的群才能维系住长期发展的需求,那么,价值输出有哪些方式呢?通常来说,有两种方式:1)社群内一些定期的活动或者课程来进行输出;2)社群内平时聊天当中输出。
三、社群架构
社群里的人群一般都分为四种,只有当这个群里这四种人都有了的时候群里才是一个比较健康的生态环境。
1、群主
在前期,社群运营中成员之间还不太熟。前面提及的情感链接、价值输出在群里还都没有体现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群主去活跃气氛,比如回答一些问题进行价值输出,再就是多和群里的活跃成员保持联系、建立情感链接等,甚至有的时候还需要水军来配合群主完成社群的活跃。
2、大佬
大神成员就是指一些懂得比较多的,而且很愿意在群里去交流沟通的人,他们是群里的kol,需要他们在群里给大家传授一些知识,解答小白的疑问等等。
3、萌新
这类人对一些专业知识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自己本身了解的却比较少,不过好在爱提问,不懂就问。很多时候他们和大神成员贡献了这个群里80%的聊天内容。
4、沉默的大多数
每个群里几乎都会有很多人不怎么说话,但是他们也不退群,只是在群里默默地看着大家交流,不断地摄取知识。
四、总结
最后,希望大家在做社群的时候都能够有对社群的正确认知,社群本身就是一个很虚的概念,是因为有了一群人即用户的聚合,才有了社群的存在,所以社群的价值并不是在社群本身,而是体现在社群成员身上,如果想做成一个好的社群,做成一个生态那就要找到或者培养出多个大神,输出好的内容,然后形成社群的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