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做不好私域流量?小编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大家可以对照看看是不是自己。
1. 过往的成功经验会限制我们
在今天,我们必须要承认:过往的成功经验会限制我们。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你的老板是通过竞价让公司快速地增长,通过付费广告让公司快速地增长的,从几个人一直干到几十个人,公司的业绩能从几十万一直干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这个公司拥有一个付费推广的基因。这个时候你想要去转型去做私域流量,大概率是很难实现的,为什么?因为你这个公司拥有着典型的流量思维基因:我只要花钱就有流量,有流量就能变现。但是私域流量恰恰与流量思维相反,它应用的是用户思维。所谓的用户思维,就是我不断地给这个用户赋能,让他给我源源不断地产生更多的价值。如果转变不过来这个思维模式,你是很难去用流量思维去做私域的,所以不要被经验固化。
再举个例子,诺基亚大家应该都知道,作为功能手机的王者,为什么在短短的十几年就销声匿迹了?因为被市场淘汰了。因为只有迎合变化的公司才能发展壮大。现在用户思维就是趋势,如果你还守着你的流量思维经验,那肯定迟早要被淘汰。
2. 运营模式的制约
你想一想你们公司现在的运营岗有几个人,销售岗有几个人?在和我们私域会员沟通的时候,经常会有人说自己又是负责竞价、又是负责信息流,只要是流量相关的,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在做,整个公司除了他、财务和老板,剩下的都是销售。
你有没有相同的感受?
以往的营销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做好渠道和内容,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流量,但是现在如果要做私域的话,就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以及更加有价值的内容,一个人或者三四个人已经完全不够用了。你看,现有的运营模式,接不了私域流量运营的工作。运营思维跟不上时代,运营模式制约着更进一步的发展,这种情况下,真的很难做好私域流量运营。
3.私域流量四大框架缺一不可
1)、拉新
首先就是拉新:我们需要将更多的公域流量、泛精准的人群变成我们自己的粉丝。这个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几乎我们每天都在重复进行拉新的工作,短视频运营、直播电商、竞价、信息流等等,这些就是在拉新。
2)、留存
拉新过后我们工作就进行到了留存这一步:将粉丝留存在自己的平台通过长时间互动建立深度的信任。这一步也是我们经常做不好、出问题的地方,因为想要留存,我们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平台和内容,我们需要有一个IP或者是意见领袖,无论是哪个,都不是轻易能做成的。
3)、成交&复购
进行到这个环节,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用户精准运营和产品的优化,让用户不断复购。以前我们习惯个人转账成交转化客户,因为销售需要考核业绩,但是今天我推荐大家使用平台成交。
举一个知识付费团队的案例,早期他们使用的完全是个人微信,助理去促单还要做用户维护,所以导致对用户理解比较薄弱。后来我们开始使用小鹅通,就感觉很不错,因为能够精准收集到每一个学员的动态和听课习惯,如果有学员长时间没有听课,助理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如果某一节课观察到在线的人非常少,那是不是要在下一期的时候进行删减等等。再套路一点,当他们发现大部分用户习惯凌晨听课,他们就在凌晨给用户推送一张优惠券,然后说限量限时兑换一门课程,这样用户购买课程大大提高。这就是我们运营私域的一个最大的价值,也是个人销售很难达到的营销效果。
4)、裂变
最后一步是裂变:让用户变成你的销售源源不断帮你做拉新的工作。在做私域流量运营的同时其实在搭建一支营销团队。你可以细品这句话,看看我们想要达到的营销效果是不是这样?比如我们回到拉新这一个步骤,在公域流量中我们想要吸引到用户,是不是必须要有内容?比如小红书、抖音、B站、知乎等等,裂变就是我们的种子用户在自发地产出内容帮助我们在这些渠道拉新。
然后是留存,我们是不是需要在平台上产出内容然后和用户产生互动?这个工作销售来做,目的性太强,转化效果肯定或多或少会打一些折扣,但同样的话,从同样使用了我们产品的用户嘴里说出来,力量和可信度是不同的,间接地还能帮我们影响到用户的成交和复购。
· 私域流量其实就是通过后端的用户运营让流量形成一个闭环:
· 裂变拉新它会增加我们的整体的新获客,降低我们整体流量的平均成本;
复购和转介绍会提高我们单个流量的价值,增加我们公司应经营的利润。
换句话说,私域就是通过加深对用户的运营,让用户帮助我们去提高曝光、提高裂变、提高营销效果的一种模式。